- 周葭蔚;周燕;朱雅婷;方秦;郭娟;任娜;
目的 旨在完善三级公立医院科级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理论分析,构建了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科级运行评价指标框架并初拟评价指标,基于德尔菲法,对公立医院科级运行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调整,最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德尔菲法的两轮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3.33%,权威系数为0.8,协调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指标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科级运行评价指标有利于引导医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并为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47-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刘倩;鲁杨;
目的 以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神经专科医院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2024年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特征,挖掘专科医院特有风险点,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方法 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基于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861例有效数据,按照国家分级分类标准对事件类型、严重程度、发生场所等进行多维分析,创新性地通过自定义分类(如“无家属陪护”“患者依从性差”等)深入解析专科医院特有的风险点。结果 临床医疗科室上报占比高达90.10%,医疗管理类(28.5%)和治安管理类(22.1%)事件最为突出,Ⅲ级和Ⅳ级事件合计占95.91%,表明多数风险得到及时干预。研究特别发现,“无家属陪护”事件占比最高(29.0%),医患沟通问题(8.4%)与患者依从性差(8.2%)共同构成沟通类风险集群,院内安全隐患中微波炉使用风险占比达31.03%。结论 建立全面不良事件上报与多部门协作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与预警,制定标准化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加强高危人群识别与管理,实施风险预见性护理,加强患者与家属医疗安全教育,优化医患沟通,强化医学人文关怀,通过多元模式为专科医院落实国家医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提供实证依据。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52-1355+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徐周;张正宇;袁源;王宇;
目的 为提高本市产科病案首页诊断和编码质量,识别主要问题,并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案质控系统,基于逻辑校验规则,对本市5所三级医院2024年全年产科全部病案首页的诊断和编码信息进行校验与问题识别分析。结果 40.37%的产科病案首页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包括诊断漏填(65.75%)、诊断编码错误(25.02%)及主要诊断选择错误(6.99%)。结论 通过病案首页信息建立逻辑校验规则可以识别产科病案首页诊断和编码的问题,以利于对临床医师和编码员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产科病案首页诊断和编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56-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刘骏峰;辛子艺;刘莎;林卓琛;熊莺;
目的 分析某医院住院病案首页编码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为提高病案首页编码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该院实施干预措施前的住院病案3 000份作为干预前组,选取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该院实施干预措施后的住院病案2 900份作为干预后组。对病案首页编码的总体正确率、主要诊断编码、其他诊断编码、主要手术操作编码和其他手术操作编码等指标进行质控统计。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后病案首页编码总体正确率由80.77%提升至86.72%(P<0.001),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由96.90%提升至98.07%(P<0.05),其他诊断编码正确率由87.48%提升至92.26%(P<0.001),主要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由96.50%提升至98.34%(P<0.001)。其他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虽有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加强编码员规范化培训、建立完善的编码质控体系和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编码员的专业素质和编码效率,有效减少了编码质量缺陷,进而提升了病案首页编码质量。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60-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林娥;
在深化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物业服务监管作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核心保障已成为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文章基于PDCA循环视角,系统分析公立医院物业服务监管能力提升策略,提出在计划阶段构建精准化目标与标准体系、执行阶段推行标准化流程与协同治理、检查阶段实施数据化评估与多元反馈、处理阶段完善制度化改进与知识循环的策略。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63-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邹贵娇;吕涛;万满华;古润连;
目的 探讨DRG付费制度下外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方法 选取2024年1—12月某院外科住院患者2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付费制度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医疗质量驱动下的DRG付费制度管理。两组患者出院时,对比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成本与效率(平均住院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病案书写及时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2.97%)显著低于对照组(11.88%)(P<0.05)。出院时,两组工作效率质量、病房环境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平均住院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两组病案书写及时率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出院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5%)显著高于对照组(80.20%)(P<0.05)。结论 基于医疗质量驱动下的DRG付费制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标准化护理路径显著降低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风险,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67-1370+1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许文锋;方少凡;
文章旨在探讨综合医院妇幼专科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策略与实践,根据妇幼专科工作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掌握质量控制与评估体系,优化多学科协作的机制,加强医患沟通,提升服务质量,开展满意度调查、基层帮扶等工作。通过医院产科病房和儿科门诊实施精细化管理实践,产妇满意度提高了近7%,总满意度达到93%,儿童家长总满意度达92%,为孕妇和患儿提供更加专业和精准的医疗服务。儿科专家到基层医院帮扶,提高了基层医院疑难杂症的诊断率和治愈率。精细化管理提升了综合医院整体竞争力和患者满意度,对妇幼专科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精细化管理在妇幼专科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妇女儿童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帮助和借鉴。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71-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苏凌璎;周立涛;张红;吴金声;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现代化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淮安某三甲医院为例,探讨了大型公立医院构建科主任目标管理体系的实践路径与成效。研究通过构建多维度学科评价体系、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创建“三位一体”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控中心建设,并结合个性化目标管理责任状与优秀科主任评选机制,实现了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实施3年来,医院关键指标如重点专科数量、CMI值、四级手术占比、平均住院日等显著优化。研究表明,该体系通过目标导向与绩效激励的协同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科建设、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率的协同发展,为公立医院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管理范式。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75-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赵国琼;周杨森;何姗;
探讨重庆市社区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剖析重庆市社区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并构建SWOT分析矩阵,提出组合战略。通过加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完善政策体系等,有效提升社区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增强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的信任度,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在重庆市的健康发展。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78-1380+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唐路;佘颖;谢冰珏;
目的 了解国考背景下某三级公立儿童医院的员工满意度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员工满意度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于2024年7月采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员工问卷在全院开展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薪酬福利、发展晋升、工作内容与环境、上下级关系、同级关系、离职意愿、总体满意度。采用多项有序逻辑回归进行满意度影响因素探讨。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675份。员工总体满意度得分为(78.18±20.63)分,离职意愿得分为(75.10±24.86)分,同级关系维度得分较高(79.47±14.82)分,工作内容与环境、上下级关系、薪酬福利、发展晋升维度的得分均较低,依次为(63.05±17.78)分、(63.54±20.04)分、(63.87±24.37)分和(69.26±23.43)分。多项有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员工工作满意度受性别、工作年限及工作岗位等因素影响。各维度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影响程度依次为薪酬福利、工作内容与环境、同级关系、上下级关系及发展晋升。结论 员工总体满意度与综合医院持平,但工作内容与环境、上下级关系维度的满意度仍具有较大进步空间。未来医院应高度重视满意度得分较低的维度,通过不断强化工作环境,深化薪酬分配制度,确保员工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81-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张奕;吴桂良;毛耀科;庹月姣;
目的 运用时间序列移动平均法预测我院2024年门急诊人次,并用2024年1—4季度实际门急诊人次数据对趋势预测模型进行检验,检验时间序列拟合精度,为医院调配相关资源、制订工作计划、完成年度目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3年门急诊人次数据(n=16期),采用四项移动平均法分解时间序列,计算季节指数调整值,建立直线趋势预测模型(Y=73 847+568.08t),结合季节因子进行预测,计算出2024年每月门急诊人次的预测值,并与2024年1—4季度实际值相比较,对趋势预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2024年1—4季度预测值分别为84 396、80 633、88 244和84 158人次,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范围为1.13%~8.81%,平均相对误差为4.22%,季节指数显示第3季度为全年高峰(104.26%),第2季度为低谷(95.91%)。结论 移动平均季节指数法能有效捕捉门急诊人次的季节波动特征,预测精度较高,可为医院动态调整排班、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86-1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吴琼;李芝惠;吴雅芳;沈甜;
目的 探究DRGs指标在骨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分析骨科医疗服务绩效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浙江某三甲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采用综合指数法比较传统指标和DRGs指标评价骨科医疗服务绩效的结果,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绩效影响因素。结果 DRGs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创伤骨科综合指数最高,关节与骨病外科最低。RW关联度前两位为平均住院费用、平均材料费;CMI关联度前两位为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结论 应用DRGs指标评价骨科医疗服务绩效更科学合理,平均耗材费和平均住院天数是影响骨科医疗服务绩效的主要因素。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91-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罗雪琼;王安颖;赖家顺;黄子俊;高峰;
目的 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符合口腔专科特色的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学科建设与运营效率协同提升。方法 依据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结合医院战略目标,通过数据循证与多维度调研,整合口腔颌面外科资源,建立“2-3-3”绩效管理模式(2个目标、3级分配、3重扶持),并通过组织架构优化、业财融合及信息化支撑实现改革落地。结果 改革后,科室门诊量同比增长14%,床均手术量同比增长9%,医疗质量指标和收支结构均得到优化,公益性目标与经济效益进一步得到平衡。结论 该模式打破“大锅饭”分配机制,强化了学科功能与人才激励,为口腔专科医院绩效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契合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政策导向。
2025年09期 v.25;No.275 1395-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王丽萍;侯宝莲;夏冰;
目的 探究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施前2022年7月—2023年6月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为对照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施后2023年7月—2024年6月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时效性管理情况、涉及科室部门及暴露者对系统的满意度、职业暴露基础执行登记情况来验证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职业暴露上报时间、核实评估时间、确定预防用药至用药时间、跟踪随访延时时间、财务报销时间短于对照组,涉及科室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观察组暴露过程说明、暴露源情况、暴露后局部处理情况、跟踪随访配合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用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能提高管理时效性和职业暴露基础执行登记率,提高涉及人员的满意度,实现信息精确化管理,更好地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20-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唐文干;易文燕;陈秋凤;潘李剑;陈潮光;李燕秋;
目的 探讨贺州市居民对中成药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KAP)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贺州市不同区域的居民,设计基于KAP模型的问卷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中成药用药安全行为风险KAP的影响因素。结果 2 000份问卷中,均为线上调查,其中98份未填写完整,总共有效回收1 902份,有效回收率95.10%,2 000例贺州市居民调查结果中,知识平均得分为(54.34±2.50)分;行为平均得分为(64.32±2.44)分;态度平均得分为(62.44±3.07)分;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医疗保障情况、月收入居民特征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疗保障情况、职业居民特征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收入、医疗保障居民特征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医疗保障(自费医疗)、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月收入(2 000元以下、2 001~4 000元)是中成药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知识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医疗保障(自费医疗)、职业(企业工人、自由职业、学生)是中成药用药安全行为风险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医疗保障(自费医疗)、月收入(2 000元以下)是中成药用药安全行为风险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贺州市居民对中成药用药安全行为风险KAP水平整体偏低,用药安全与居住地、医疗保障、月收入、职业等情况密切相关。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24-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方琼彤;吴新荣;陈奕伸;梁嘉碧;赵慧彬;罗文基;张美容;
目的 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主题模型和线性回归方法对药学科普公众号“PSM药盾公益”原创科普文章内容特点进行文本挖掘。方法 通过R语言爬虫技术收集“PSM药盾公益”公众号中4 292篇原创性科普文章与评论内容,分析药学科普的内容分布与特点。同时使用LDA主题模型对文章主题行分类与挖掘,探寻受众的科普需求与精准科普的方向。结果 获取“PSM药盾公益”原创科普文章4 292篇,平均阅读数是(1 815.73±4 385.31)人次。科普作品在头条位置、发布时间为周末、感叹句的阅读量相对其他类型阅读量较高。文章字数主要集中在1 000~2 000字,题目科普策略中开门见山的占比最高。药品分类中中成药的阅读量最高,内容分类中阅读数排名前五包括药物专题、食疗养生、疾病用药、误区科普与辟谣和疾病科普。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头条、文章字数、标题表述、标题策略、科普对象人群、药品分类和内容分类均可能影响科普作品的阅读量。研究构建指定主题数为9的LDA模型,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皮肤病用药与剂量管理、药膳食疗的抗感染作用和儿童疫苗接种与健康监护疗法等主题。结论 “PSM药盾公益”公众号主要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儿童用药、中药养生、疾病的治疗、疾病的症状、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等科普内容,药学人员在科普作品创作过程中应注意文章字数、题目科普策略与科普方向。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28-1432+1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邓永平;黄刚;唐莉;屈航;杨帆;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死亡病例特征,为医院管理决策和诊疗服务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住院病案信息系统导出2019—2023年该院的住院患者死亡病例信息,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住院死亡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3年该院累计收治住院患者459 821例,死亡3 250例,病死率为0.71%。病死率从2019年的0.71%降至2023年的0.63%,呈递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3.17,P>0.05)。男性病死率0.97%,女性病死率0.45%,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χ~2=435.206,P<0.05)。死亡病例平均年龄为(69.59±17.70)岁,病死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80岁年龄组病死率最高,为2.98%。不同年龄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502.991,P<0.05)。住院死亡患者前5位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及损伤、中毒和外因作用,占总死亡人数的87.33%。其中肿瘤的主要死因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的主要死因为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内出血;呼吸系统的主要死因为病原体未特指肺炎、细菌性肺炎、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结论 该院住院患者中男性及≥80岁年龄组人群的病死率较高,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所患疾病的特点,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根据死因顺位及分布情况,加强对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提升诊疗水平,降低住院患者病死率。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33-1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刘杨屹;陈若雷;陈若晨;
目的 剖析甘孜藏区人群意外伤害现状,明确主因及危险因素,基于危机管理与系统管理理论制定防控策略,以降低发生率与致残率。方法 收集2018—2024年78 166例门诊及2021—2024年15 015例住院患者数据,分析分布特征与受伤原因。结果 汉族发生率高于藏族,男性高于女性,成年高于未成年;60岁以上汉族老人2024年发生率近9%,藏族劳动年龄人口2021年骤升。南部、东部县域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农村高于城镇。摔倒占比49.64%居首,劳动损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次之,不同年龄段受伤原因与部位存在差异。结论 意外伤害与民族、年龄、性别、地域分布密切相关,摔倒、高坠、劳动损伤、车祸为四大主因,建议基于危机管理理论构建全周期应急响应机制,并通过系统管理理论整合医疗、交通、社区等多维度资源,加强骨科亚专业建设及针对性防治。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38-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侯宇翔;李嘉炜;吕晶;
目的 调查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家庭超滤量测量的依从性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容量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24年3月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32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超滤量记录行为、测量方法认知及仪器偏好等。分析影响超滤量测量依从性的可能因素。结果 患者总体超滤量记录依从率为56.2%(182/324),量杯测量组测量完成率优于称量法(57.3%vs 47.4%,P=0.034)。测量依从性随透析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21)。78.39%患者能识别容量扩增的紧急情况(如超滤量骤减伴血压升高),但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下)对容量变化的认知程度较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差(81.4%vs 18.5%,χ~2=9.946,P=0.041)。识别容量不足的比例明显低于容量扩增的比例(χ~2=7.163,P=0.008)。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示:文化程度高(OR=0.404,95%CI 0.228~0.717,P=0.002),家属帮忙测量(OR=0.361,95%CI0.183~0.713,P=0.003),坚信测量有助于医生处方调整(OR=0.371,95%CI 0.187~0.736,P=0.005)是PD患者超滤量测量依从性的保护因素。透析时间长(OR=4.732,95%CI 2.315~9.674,P<0.001),认为测量麻烦(OR=4.802, 95%CI 2.787~8.272,P<0.001)是超滤测量依从性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相比,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新型超滤测量设备的操作便捷性(38.6%vs 61.4%,χ~2=15.033,P<0.001),性价比(41.1%vs 58.9%,χ~2=13.335,P<0.001),耐用程度(38.2%vs61.8%,χ~2=4.558,P=0.033)要求程度更高。结论 (1)透析时间长、认为测量麻烦、文化程度低、自己测量、不认为测量有助于处方调整是PD患者家庭超滤量测量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2)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识别对容量骤增的紧急情况,但对于容量不足的识别认识有待加强。(3)可推广操作简便的新型测量仪器(如智能量杯),结合远程监控技术,帮助患者及时识别容量不足,提升早期干预率。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43-1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龙洋;王玉凤;龙换平;王波;李佳萌;龙婷婷;
目的 分析某院儿科住院患儿疾病构成,为辖区内儿科疾病防治及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病案质控系统收集2019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某院儿科住院患儿诊疗信息,对住院患儿疾病构成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院儿科共诊疗4 939例患儿,涉及16类疾病,83种疾病。其中,分类疾病构成顺位前三位,由高到低依次是呼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口腔疾病。2019—2022年、2023年1—5月前三位分类疾病构成顺位由高到低一致,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口腔疾病。2023年1—5月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较2019—2022年下降8.09%;消化系统疾病构成比较2019—2022年升高8.00%;口腔疾病构成比较2019—2022年下降0.13%。结论 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及口腔疾病是本辖区儿科疾病防治的重点,建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预防及诊治工作,筑牢辖区儿童健康防线。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48-1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陈晓;董超;洪敏;莫菲;王琦烨;刘润葭;关雅心;王栋;
目的 探讨肿瘤诊疗移动学习平台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在肿瘤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8—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2名2022级学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名学员。对照组采用CBL教学法,观察组采用肿瘤诊疗移动学习平台结合CBL教学法,出科测评时对两组学员在肿瘤专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临床病例的分析能力、临床操作技能的表现水平及对肿瘤内科规培教学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学员在肿瘤专科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及对肿瘤内科规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上得分[(84.42±3.43)分、(85.08±2.94)分、(7.50±1.03)分]较对照组得分[(82.15±4.32)分、(82.12±3.82)分、(5.89±1.28)分]有显著性提高(P<0.05)。两组学员临床操作技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肿瘤诊疗移动学习平台结合CBL教学法运用于肿瘤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可有效提高规培学员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及规培教学满意度。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53-1455+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王健;孙晶;秦震芳;周扬;刘莉霞;王玉;
目的 探讨情境学习(learning in context, LIC)结合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教学模式在胸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6月在某院胸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88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名)和对照组(4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LIC结合MDT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临床操作技能水平、临床思维能力等,并进行6个月长期学习效果追踪评价。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雷达图分析等方法评估教学效果的动态变化和核心能力发展。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总分、临床操作技能综合评分、临床思维能力总体评分、团队协作与沟通综合能力、教学方法满意度、自主学习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追踪评价显示,观察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时间序列分析显示观察组学习曲线更为陡峭,能力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雷达图分析显示观察组8个核心能力维度发展更加均衡。结论 LIC结合MDT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胸外科临床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操作技能水平及临床思维等核心能力。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56-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杜凤香;顾春晓;提慧慧;
目的 调查潍坊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实习生情域能力现状并探讨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情域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2月—2025年2月潍坊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522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结果 护理实习生情域能力评价量表总得分为(106.93±17.94)分、专业信念感知能力得分为(30.16±5.28)分、专业内涵领悟能力得分为(25.38±5.29)分、专业价值评价能力得分为(30.74±4.96)分、专业价值内化能力得分为(20.66±4.16)分。是否胜任护理工作、临床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实习生的态度、是否接受过情感领域的教育培训是护理实习生情域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潍坊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实习生情域能力发展良好,可从教育、实习环境、评估体系、情感支持及政策引导等多方面协同推进,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情域能力培养体系,以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62-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孔旭;王璐;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 CBL)结合CDIO双轨教学模式在输液室责任制分区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在某院门急诊输液室实习的110名护生,按照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名,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60名采用CBL结合CDIO双轨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护生临床工作能力、实习护生综合素质、静脉输液护理质量及临床教学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生临床工作能力、实习护生综合素质、静脉输液护理质量及临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L结合CDIO双轨教学模式提高了实习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及静脉输液各项护理质量,提升了临床教学满意度。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65-1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蒋鹏慧;邱艳;郭霞敏;
目的 全面探究融合启发与案例情境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护生专业知识掌握、临床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养成及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护生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差异,在2023年1—12月采用标准化教学模式作为对照组,在2024年1—12月采用融合启发与案例情境教学法作为观察组,各100例。对比两组护生入科前后问题解决能力评分、出科理论及操作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评分、职业素养评分、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和带教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生出科时问题解决能力评分、理论及操作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评分、职业素养评分、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和带教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融合启发与案例情境教学法可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生的带教成绩,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该联合教学方法利于被护生接受和认可。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69-1472+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姚晓丽;谢惠华;朱丽平;黄素萍;
目的 探讨叙事教育融入高职护理课程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效果及实践路径。方法 选取浙江某高职院校2023、2024级护理专业学生15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叙事教育干预)与对照组(传统教学),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自编人文关怀品质量表进行量化评估,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提炼质性主题。结果 观察组关怀能力总分(180.1±10.9 vs 145.2±14.3)、人文关怀品质(97.5±3.8 vs 77.7±5.9)及课程满意度(9.5±0.6 vs 7.0±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质性分析表明,叙事教育通过共情训练、反思写作及团队协作显著提升护生职业信念与实践技能。结论 叙事教育可系统提升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促进职业素养内化,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实证支持。
2025年09期 v.25;No.275 1473-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